今天分享的是:2025年特色产业数据要素价值化研究报告
报告共计:85页
特色产业数据要素价值化加速推进:从资源到资产,果业渔业率先突破
在数字经济浪潮下,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。近日,《特色产业数据要素价值化研究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正式发布,聚焦果业、渔业等特色产业,系统拆解数据要素价值化的实现路径,为地方产业升级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方案。
我国特色产业历经数十年培育,已形成众多具有地理标志的产业集群。以赣南脐橙为例,其品牌价值突破700亿元,种植面积近200万亩,年产量占全国脐橙总产量三分之一,带动50余万人就业;舟山带鱼年捕捞量约40万吨,占全国总产量35%以上,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。然而,这些产业在发展中面临“优质低价”“电商销售数据漏统”“产业发展瓶颈”等难题,数据要素价值化成为破解困境的关键。
《报告》指出,特色产业数据要素价值化具有独特优势——相较于城市级或大型产业数据空间,其数据纵深穿透性强、场景聚焦度高,价值转化路径更清晰。目前,赣南脐橙、舟山带鱼等产业已在数字化转型中初见成效。赣南脐橙打造“精准种植+全链数据+电商赋能”模式,建成12个智慧果园基地,覆盖27万亩脐橙园,通过区块链溯源实现“采摘-加工-出口”全流程上链,俄罗斯、东南亚出口订单中数字化溯源占比超60%;舟山带鱼则利用北斗定位优化捕捞路线,借助低温保鲜技术将保质期从5天延长至15天,通过直播电商实现客单价提升65%。
展开剩余78%在数据价值化探索方面,多地已涌现出标杆案例。江西中新云农对“果园环境监测分析数据”进行知识产权登记,涵盖10万亩果园实时及历史数据,助力果农预判病虫害准确率达92%、单亩产量提升15%;农夫山泉依托赣南脐橙糖酸比数据,确立17.5°黄金糖酸比标准,打造高端品牌“17.5°橙”,实现产品价值倍增;舟山市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,将1250万条海洋气象、交通等数据开放给企业,开发海钓行程规划等数据产品,完成线上海钓证办理1.8万余本,推动渔区治理数字化。
针对特色产业数据要素价值化,《报告》创新提出“五步法”实施框架。首先是规则奠基,通过建立特色产业数据要素创新中心,制定数据标准规范,明确数据权属与交易机制;其次是数据基座建设,打造可信数据空间与综合服务平台,构建产业级数据资源池,保障数据质量与安全;第三步是资产变现,开发高质量数据集与场景化数据服务包,推动数据资产入表,建立贡献度分润机制;第四步是价值深化,集成AI数据洞察能力,构建场景应用价值矩阵,推广标杆案例;最后是生态共建,明确政府、链主企业、数商等主体权责,培育数据人才,拓展生态伙伴网络。
在运营路径上,《报告》倡导“政府引导、链主主导、数商赋能、多元协同”模式。政府负责制度供给与监管保障,搭建政策框架;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,牵引数据场景开发;数据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,推动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;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,共享数据价值。同时,通过数据资源化、产品化、资产化三阶段推进,实现数据“汇-治-用-营”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从应用场景来看,果业与渔业已形成清晰的价值转化路径。果业领域,通过整合农残检测、种植记录等数据构建区块链溯源系统,为果品赋予唯一数字身份;融合市场行情与成本数据实现动态定价,提升品牌溢价;结合冷库库存与物流数据开发供应链金融风控模型,缓解融资难题。渔业领域,基于北斗定位与海洋环境数据实现智能捕捞与资源保护;通过冷链温湿度监控降低渔产品损耗;开发碳汇量化模型,推动碳汇交易,助力绿色发展。
《报告》展望,未来特色产业数据要素价值化将向多维度演进。技术层面,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数字孪生等将深度融合,推动产业精准化升级;生态层面,将打破地域与行业边界,构建跨主体数据共享格局;模式层面,数据资产化与金融化将催生更多创新业态,如数据质押融资、碳汇交易等。此外,还将注重提升中小主体数字获得感,强化数据对“双碳”目标的支撑,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。
当前,特色产业数据要素价值化已进入加速期。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、技术应用持续深化、生态协同逐步加强,数据将为果业、渔业等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,推动其从“卖产品”向“卖标准、卖生态”转型,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报告共计: 85页
中小未来圈,你需要的资料,我这里都有!
发布于:广东省股票配资持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