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今年66岁,学习打坐已经7年多了。刚开始与打坐“较劲”了两年,方知真正的门槛不在双盘之腿,而在方寸之心。当我把墙上的十个字当成了生活,才懂得什么叫“修行”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我曾经以为打坐就是练“腿功”。看着别人双盘稳如钟,我也咬牙硬撑,膝盖磨得青紫,腰背僵得像石头。可是心里呢?却比清晨的菜市场更嘈杂——日间未了的争执、儿子肩头的房贷,一幕幕在脑中翻腾。坐得越久,内心反而越焦躁。
直到几年前,一位老友来家品茶,看见我墙上挂的“德、养、心、静、寡、淡、忘、柔、缓、圆”十个字书法作品,他笑言:“老哥,你这打坐秘诀,怎么看都像是生活的道理。”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一语惊醒梦中人。原来,坐不住的从来不是这双腿,而是那颗无处安放的心。
“德”字,我曾经以为是句空话。直到有一回因琐事与邻居争执,当晚打坐时胸口堵闷,气息难顺。至到次日放下执念主动和解,当晚再坐,呼吸竟自然深沉——方知心正气顺,身自安和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“养”字,我不再刻板执着。有一次因事耽误了练书法,索性安心休息,次日反而神清气爽。我恍然大悟:修行在自然之中,不在分秒之间。
面对“心”中杂念,我不再对抗。起初如临大敌,却屡战屡败。后来学乖了,坐在路边看人来人往,念头来了任它来,走了不追赶。有回思绪飘到孙子的家长会,回过神也不懊恼——心若明镜,何须留住所有倒影?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就连这个“静”字,也有了新解。从前非躲进书房不可,如今开着窗户,楼下的嘈杂声竟也能安然入静。嘈杂声依旧,却似隔了一层薄纱——真正的静,是心湖不起波澜,而非世间了无风声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“寡”言养气,体会尤深。年轻时争强好胜,如今只微笑说声“都好”。话从口出,气亦随之外泄,守住口舌便是涵养元气。
至于“淡”泊奇景,早已不再期盼。如今打坐如饮清泉,初时平淡,久了方知回甘。平淡是真,长久亦是真。
最妙莫过于“忘”字。有一次静坐,浑然忘却自己在打坐,身体轻盈如云,呼吸与天地同频。起身时通体舒泰——放下“我执”,方能遇见真我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如今腿麻便舒展,背酸即调整,呼吸任其自然。观想气息如暖阳笼罩全身,不执著于经脉穴道,反得周身通透。
说到底,何来秘诀?不过是将“德、养、心、静、寡、淡、忘、柔、缓、圆”这十个字,细细揉碎,拌进一日三餐、待人接物之中。
如今陪老伴买菜能静心,给孙子讲故事也能沉住气了,就连择韭菜时,指尖都透着从容安稳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现在我终于弄明白了,原来最高明的修行,从来不在蒲团之上。它在我们端稳的每杯茶里,在踏实的每一步路中,更在我们终于能与这平凡生活温柔相待的每一个瞬间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持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